蘇鑫:房地產行業應該拋棄怨婦心理 關注微觀層面
發布時間:2014-09-19 來源:0352房網 編輯:CICI
摘要:我連續四次參加了博鰲
房地產論壇,期間經歷了兩次行業波動。一次是2011年,另一次是2014年。
觀點地產博鰲論壇是公認的行業Party,大家都很放松,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市場大好時,專家會大唱行業贊歌;市場跌下來了,專家會抱怨行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講
政策不好,說
銀行不對,懊惱之氣頗似怨婦,會場上怨氣沖天。
在我們抱怨的時候,是否應該反思:房地產還是一個不成熟的行業,我們還不能全行業解決房屋的漏雨問題;房地產還是一個嚴重依賴資源的行業,網上公布的
數據顯示官員腐敗案中超90%與地產相關;房地產還是一個生產嚴重過剩的產業,未來3至5年期間房地產商將由3萬家銳減到1萬家。即便是近期,這種整合的趨勢也日漸清晰,清科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并購市場共完
成交易359起,同比大增71%。從并購金額上來看,房地產依然遙遙領先其他行業,以55.49億美元交易額的成績排名第一,占比達23.9%。
我們為什么不去反思呢?因為房地產行業經歷了20年的大牛市,我們賺錢了,自以為是企業的能力強;規模快速發展了以為是個人的成功。但2008年如果沒有4萬億的強心針會怎樣呢?這個行業就會一片哀嚎,會死掉成千上萬家企業。也正是因為行業一直處在上升期,我們活得太好了,養成了盲目自信的習性,而不去反省。
房地產行業雖然也出現了萬科觸網、彩生活上市等創新,但這遠遠不夠。面對此次大U型的行業
調整,我們應該少關注宏觀,而要在企業微觀下工夫;我們應該拋棄怨婦心理,向三好學生學習,成為有朝氣、能創新的年輕人。那么,具體如何操作呢?在此我分享兩點看法:
第一、輕資產將成為戰略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從保利、萬科以及萬通的轉型實踐來看,均體現了輕資產戰略的嘗試。同時,結合國外成熟地產金融機構的發展路徑,如凱德和鐵獅門,收益主要來源于管理費以及金融杠桿的紅利,即對當前高周轉模式的本質性轉型。尤其是凱德模式,從獲取項目的先端開始,到物業建成之后的培育期,以及后期的資本市場退出,不同階段匹配不同屬性的資金。
第二、提升在細分市場的專業性和創新型。對于大的
投資策略,我們奉行“慢行”、“觀察”和“聚焦”。對于高和而言,我們依然聚焦于一線
城市的商辦物業這一細分市場,一方面強化高和原有對寫字樓價值增值的能力,尤其是“類持有模式”,這將是我們近期的重中之重,以價值增值為核心,通過非核心資產的出售以及核心資產的持有來平衡現金流,最終實現“一體兩翼”的架構。同時,積極探索有增值潛力的其他機會,如社區商業,尤其是通過互聯網思維來實現價值增值。此外,從房地產行業整體大的背景而言,我們認為“棚戶區改造”、“新型城鎮化”以及“京津冀一體化”值得重點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