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以來,萬科、碧桂園、綠地、首創等一批知名房企陸續邁開“出海”步伐。不光是大房企,一部分中小房企,甚至一些非房地產企業也開始出海投資。現在差不多有幾十家。今年5月房企甚至組團去美國洛杉磯考察,考察團中出現了包括當代集團、富力地產、招商地產等10余家知名房企。

截至目前,已有碧桂園、中國建筑、中國鐵建、萬科等十余家大型房企在海外有房地產項目或確定投資計劃。業內人士分析,國內龍頭房企頻繁投資海外房產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學習。一位熟悉海外房產的業內人士向透露,房企出海,仍處于“試水”階段,目前來看暫沒有成功的案例。
張宏偉分析,中國房企“出海”不僅僅是戰略布局上的考慮,更重要的是想利用國內房企在銷售渠道的資源優勢,吸引國內高端職業客群到海外置業投資。“進一步講,部分大型房企的全國化布局基本完成,從戰略布局角度需要國際化;從投資項目來看,多為旅游地產項目,而鎖定的客戶多為國內客戶,企業也可借此整合產業鏈,吸引國內客戶投資。”
美國經濟真實復蘇救贖“兩房”
在房地產泡沫破裂6年之后,復蘇的陽光已經照耀著美國房地產市場。5月28日發布的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房價指數顯示,3月20座大城市房價指數年率上漲10.9%,高于2月的9.3%,恢復到了金融危機發生前的水平。不僅如此,作為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標志性事件,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聯邦住房金融局接管并接受援助近6年之后,連續5個以上季度實現盈利,已有能力向政府支付股息,“恢復自由之身”指日可待。“兩房”強勢復活,背后則是美國經濟的真實復蘇。
一年投資200億:華人海外置業熱潮興起
海外一份調查報告也印證了中國人海外置業的高度熱情。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2011年國際購房活動”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買家占全部海外買家人數的9%,在2007年,這一比例為5%;在加拿大,中國內地投資者在溫哥華的購房比例已經增加至29%;在新加坡,中國買家2011年占海外人士購房總量的30%,第一次超越了傳統最大外籍買家——馬來西亞人;在英國,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數據,倫敦一手物業的購買者中有35%的人來自亞洲,其中以中國的購買者居多。
中國房企扎堆“出海” 搶奪海外“入場券”
房企遠赴海外投資有一大優勢,就是融資環境。其中,一方面是融資成本,國內的開發貸受到限制,而且從銀行貸款的利息通常在7%以上,民間借貸成本更高,而在海外市場貸款利息多為4%至5%。另一方面是資本金。據悉,房地產企業在中國境內投資至少需要30%的資本金,而在境外10%至15%就可以。業內人士表示,正因為如此,實力房企才爭先恐后進入海外市場,以取得先發優勢,卡住位,借此獲取一張海外市場的“入場券”。
上一篇:土地市場持續升溫依舊活躍 如何摁地價穩房價?
下一篇:“中國式錢荒”局面將持續 房地產業恐受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