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預售證正在成為北京市控制房價上漲的一張王牌。今年房子賣什么價格將不再只由市場決定,政府部門將直接進行價格干預。對報價明顯高于項目前期成交價格和周邊在售項目價格且不接受指導的商品房項目,可暫不核發預售許可證書或暫不辦理現房銷售備案。商品房項目在銷售中,要繼續嚴格執行明碼標價、一房一價規定,實際銷售價格不得高于申報價格。
從今年4月開始,只要一個樓盤的擬售價格不被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認可,就將無法獲得預售許可證。也就是說這些商品房將不能獲準在市場上出售。這意味著,北京市在調控房地產市場上,已經從“限購”直接走向“限價”。
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網管理數據顯示,從今年4月1日至5月31日,共有41個樓盤獲得預售許可證,而去年同期則有52個樓盤獲得預售許可證。獲得預售許可證的樓盤大幅減少,市場供應很可能無法大量形成,這將不可避免地對市場預期造成影響。
預售證成撒手锏
今年3月30日,北京市出臺國五條實施細則,被稱為最為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措施。與全國其他城市的實施細則不同的是,北京版的實施細則強化了行政的干預。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要對樓盤價格進行限價管理。如何限價呢?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拿出的方案是:對報價明顯高于項目前期成交價格和周邊在售項目價格且不接受指導的商品房項目,可暫不核發預售許可證書或暫不辦理現房銷售備案。商品房項目在銷售中,要繼續嚴格執行明碼標價、一房一價規定,實際銷售價格不得高于申報價格。
在這個政策出臺時,業內并沒有對其執行抱有多大的期望。在很多專家和開發商看來,這樣的政策執行難度太大,難以成為常態化的操作方式。
然而,讓專家和開發商大跌眼鏡的是,這一政策真的開始施行了。
國內一家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高管稱,從4月開始,預售證突然就變得難以辦理了。“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對價格看得很死,只要報的價格高了,預售證肯定被卡。”去年,北京大興區多個樓盤銷售得都很好,價格也一路走高,這些樓盤的開發商試圖今年以更高的價格開盤入市,結果預售證都被扣住。
在大興區,一個樓盤在去年3月的預售價格為每平方米1.3萬元起,今年計劃以每平方米兩萬元的價格再開一期,結果未通過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審查,至今沒有得到預售證。而在房山區,一個樓盤去年12月的預售價格為每平方米1.9萬元左右,今年計劃以每平方米2.3萬元的價格再次開盤,也未獲得預售許可證。
根據這位高管的介紹,這種情況不是發生在一兩個項目上,也不是針對小開發商,而是對北京市所有的商品房項目,眾多知名大開發商也都遭遇了這種狀況。
究竟有多少原本定于四五月開盤的樓盤因為價格問題被暫停發放預售證,至今還沒有公開的統計數據,流傳在房地產業內的一個說法是,超過40個樓盤預售證被暫扣。
而從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上的數據來看,今年四五月獲得預售許可的樓盤,確實在價格上做出了讓步。
比如一個位于通州的樓盤,去年12月獲得預售許可的房源,其價格在每平方米1.7萬元左右,但其今年4月底、5月底又分別獲得預售許可,這部分房源上報的價格依然在每平方米1.7萬元左右。
上述房地產企業高管表示,在樓市形勢不好的情況下,開發商會選擇低價入市,但如果銷售形勢轉好,為什么還不能調整價格?
從去年5月開始,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的樓市逐漸由涼轉熱,并一直持續至今。
今年5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情況。結果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環比上漲的城市有67個,其中一線城市漲幅尤其明顯,北京新房房價連漲11個月。而同比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漲幅均在10%以上。
不僅如此,在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也開始熱鬧起來。5月,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城市相繼拍出高溢價的地塊。在北京,夏家胡同地塊由于報價太高,最終被暫停出讓。
市場的再度火熱,不得不讓人擔心政府控制房價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也許正是這樣的原因,讓北京市政府部門下定決心,要嚴格執行限價的政策,而要執行這個政策,最大的撒手锏就是控制預售許可證。
上一篇:2013馬云很忙:各地政府低價售地搶奪“菜鳥”
下一篇:小產權房屢禁不止 高房價為其市場主要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