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2房網訊:20年前,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貸出了全國第一筆個人房屋貸款;15年前,商業性個人房貸在中國大小城市全面鋪開;而到眼下,曾經不愿欠錢的中國人買房卻生怕銀行不貸給自己。這是中國個人房貸的發展史,也是中國商品房的發展史,它們的背后,則是一部鮮活的中國“房奴”進化史。

商品房時代下房奴的命運“房奴”一詞出自《購房成不能承受之重 31.8%房貸一族成“房奴”》,文章中說道很多按揭買房的人在享受有房一族的心理安慰的同時,生活質量卻大為下降,不敢輕易換工作,不敢娛樂、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失業,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房奴,就是房子的奴隸,工作賺的錢不是為養老婆、兒子,而是為了養房子。對很多人來說,購房已不是個人行為,甚至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在供房。有人用“六一模式”概括全家供房的情景:六個人,青年夫妻、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多年的積蓄共同出資,在城市里買一套房。
有人就對三代“房奴”的命運進行了盤。得出的結果是:“房奴已成功解套,”資產或過千萬;最慘的是80后,運氣差的幾乎要用70%的收入來償還貸款;90后或許是已經被高房價“置之死地而后生”,住房觀念開始變的“瀟灑”。
三代“房奴”的命運,折射出房地產業的特色:在過去近十年的單邊式上揚周期中,房地產市場不僅造就了巨大的國民財富,深度改變了中國的城鄉結構和面貌。同時,房地產也對中國的土地、財政和金融問題構成全面侵襲,成為一個左右經濟增速、影響發展模式、任人詬病的“綁架者”。
雖然被詡為支柱產業,但房地產卻承載了太多復雜旋律。在中國,它不僅是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同時還是社會問題和文化問題。“房奴”一詞,飽含著對房地產問題的社會倫理道德討伐。
房奴命運的跌宕起伏,背后關聯著諸多改革發展問題。比如:如何改變中國人“重買輕租”的購房置業觀念?如何以制度的搭建,實現收入增長與房價上漲的最佳“搭配”,從而擺脫國民收入分配機制隨房價波動被動搖擺的局面?以及如何解放“房奴”,培育、壯大中產階級,為中國社會的階層彌合贏得主動權等等。這些問題,依賴著未來房地產業的機能進化與完善。
貸款曾經是件“丟臉的事兒”雖然房貸業務從無到有已有20年,但房貸真正的發展期是從1997年開始的。這一年,央行頒布《個人住房擔保貸款管理試行辦法》,規定貸款比例最高限額是房價的70%,貸款年限最長為20年。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商品房和個人住房貸款開始走近普通百姓身邊。
首批辦理房貸業務的人,很多都是浙江等地的生意人。在那個買房僅是為了改善居住環境的年代,“花后半生的錢買前半生的房”在老百姓眼里還是個新鮮事,貸款是“丟臉的事兒”。
上一篇:南京樓市量價齊升 2013年剛需樓盤供應稀缺
下一篇:北京二手房成交量飆升 成交均價上漲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