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個稅法實施已達13個月,據財政部此前測算,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已連續10個月同比下降,6000萬人不需要繳納個稅。同時,隨著10月1日我國"營改增"試點由京滬擴至蘇皖,業內普遍分析認為,結構性減稅效果充分顯現,在有效減輕中低收入者稅負的同時,更多企業也將會享受稅負減輕的"紅利"。下一步,穩步推進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深化資源稅改革或成為財稅制度改革重點。
新個稅法實施13月 結構性減稅效果顯現
今年10月1日,距離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已經過了13個月。據財政部此前測算,截至7月份,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已連續10個月同比下降。
2011年9月1日,新個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正式實施。其中,對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做了調整,將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9級超額累進稅率結構修改為7級,相應的級距等也進行了調整。其中最低一級適用稅率為3%,最高一級為45%。
根據財政部此前的介紹,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提高,工薪收入者的納稅面將由約28%下降到約7.7%,納稅人數由約8400萬人減至約2400萬人,也就是說有6000萬人不需要繳納個稅。
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個人所得稅420億元,同比減少64億元,下降13.2%。其中工薪所得稅同比下降16.8%。
新華網評論稱,新個稅法的實施有效減輕了中低收入者的稅負。根據相關專家的測算,月收入(不含"三險一金")在38600元以下的納稅人稅負均有所下降,以工資為6000元的納稅人為例,每月少繳個稅330元,全年少繳3960元。
對于個稅收入下降,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在接受上述媒體采訪時表示,"這表明結構性減稅的效果正充分顯現。"白景明指出,今年以來,由于國家繼續實施調節收入分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擴大進口以及穩定物價等方面的結構性減稅政策,涉及的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關稅等稅收收入相應減少。
十月一日"營改增"擴至蘇皖企業普遍減負
國家財政部部長謝旭人8月29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時指出,根據當前經濟財政形勢,下一步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并進一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謝旭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落實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范圍,增加北京等8個試點省(直轄市),確保改革的順利開展,促進二三產業融合式發展。落實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完善促進流通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措施。
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統計發現,截止9月份,上海、北京已成為全國"營改增"試點。今年1月1日,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于2011年11月正式發布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及其相關政策,上海市率先開展"營改增"試點。
通知規定,上述8省市試點地區應自8月1日起開始面向社會組織實施試點工作。各地新舊稅制轉換的時間不同。今年 10月1日,"營改增"試點擴至江蘇、安徽;福建、廣東擴圍時間為2012年11月1日,天津、浙江、湖北則為2012年12月1日。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為大多數企業減負帶來了利好。上海"營改增"試點實施以來,稅改效應明顯,企業整體減負44.5億。新華網報道稱,截至6月底,上海有13.9萬戶企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比年初增加了2.1萬戶;與原實行營業稅稅制相比,"營改增"改革試點企業和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整體減輕稅收負擔約44.5億元。
另據北京市估算,以2011年靜態數據測算,試點改革將總減收約16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減收77億元,北京市地方財政減收72億元,外埠地方財政減收16億元。
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收入轉入低速增長軌道的背景下,結構性減稅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指出,當前的中國,較之于危機前,調結構的任務更為緊迫。這意味著,我們不能再以犧牲調結構為代價,主要通過增加財政支出、擴大公共投資而硬性實施財政擴張。
房產稅等稅種或成下一步財稅體制改革重點
談及下一步財稅體制改革時,國家財政部部長謝旭人日前強調,將研究完善消費稅制度,合理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結構。穩步推進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深化資源稅改革,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
2011年初,上海、重慶開征個人住房房產稅,由此拉開了房產稅試點大幕。中國證券報報道稱,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近日在"中國與世界經濟未來十年論壇"上表示,未來推行結構性減稅必然導致出現結構性增稅,增稅包括房產稅和資源稅,應盡快推進這兩個稅種的改革。
賈康強調,房產稅現階段不適合全面推行、一步到位,但應該先搭建制度框架。
他表示:"盡管引起爭議較大,但房產稅應該征收。"現階段個人所得稅的調節能力很小,而征收房產稅可以補充這種角色缺失,應盡快推進。對于購買低端商品房,第一套應不征稅,第二套也不應照搬美國的高稅率制,而應按較低稅率征稅。對于資源稅改革,他認為,原有資源稅負很低,應從從量征收提高到從價征收,必須覆蓋從資源開發到資源利用的過程,從而使生產者、消費者都能感受到相應壓力。
也有專家對房產稅的擴圍表示了擔憂。"房產稅不應再擴大試點范圍,擴大試點意味著各地稅收的多樣性會增加,這將給普通家庭買房帶來阻力"。《中國青年報》報道稱,在第三屆中國房地產業高峰論壇上,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靈建議,房產稅應該盡早提交全國人大討論,并進一步規范。
吳曉靈說,2003年以來的房地產調控,使房地產市場逐漸趨于理性,暫時抑制了房價的過快上漲。但是頻繁變動的政策使住房消費這一居民的長期行為失去了穩定的預期,"完善制度、穩定預期是未來住宅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上一篇:三季度百城住宅用地均價上漲23%溢價率達11.8%
下一篇:房地產行業正步入資本為王、資源集中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