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某兄的微博說,節前和一個省會市委書記吃飯,席間書記說:我們有的是地,可就是沒有指標。如果多給我賣地指標,什么房價、地價就都能擺平了。這話其實我是不相信的,因為我們的用地指標一直不缺少,有兩種現象可以證實這個問題,一是地方政府的賣地任務經常完不成,二是開發商手里儲備了大量的土地,有的開發商的儲地達到幾十平方公里,夠開發幾十年的。地方政府熱衷賣地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斂財土地財政,沒有土地他們沒法過日子,或者是過不好日子,與房價地價沒有多大關系。

這兩天樓市的一個熱點新聞,似乎是在印證上述市委書記的言論,這個就是貴陽市的救市政策,貴陽也是省會城市,省會城市多是副省級別,在這個層次上的政府都是指望賣地生存,我真擔心中國的未來在哪里?土地能持續多少年?我們是不是在瘋狂消耗子孫后代的資源。
貴陽市日前公布的多項樓市措施包括,在貴陽購買商業、辦公用房和首次購買住房的,可享受本市戶籍人口就業、入學和就醫等同等待遇。此外,凡購買商業、辦公用房金額每滿500萬元,并在貴陽市開辦企業(公司)或經營,有合法營業執照的,可不參加搖號直接申請一個小汽車專段號牌。貴陽的這項政策對一個登記制戶籍的社會機制來說,本來不算什么。本來人家在你這個城市買房、定居、就業,本來就該享受當地市民相應待遇,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是,在我們國家,現在實行的是戶籍準入制度,同在一個城市生活的人,可能因為種種原因,具有不同類別的身份,甚至一個家庭里的家庭成員之間都有不同的身份。這樣就造成了在享受市民福利上不同待遇,這就是中國的實際情況,是中國社會制度的現實。雖然這個制度有很多的不妥,不公平,但是應當說這個制度目前還是維系這個社會穩定的基礎,。我們的目標是改變準入制度為登記制度,但是現在還不行,還有很多約束條件不能一下子放開。因此,這種影響就必然會在樓市上反應出來,當然,這次的調控手段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了這個制度的約束條件。
這就是現實,這個現實不接受不行,雖然我們的目標很理想,但是現在脫離現實就會造成更大的麻煩。顯然,貴陽的救市政策并沒有解決戶籍制度的意思,如果貴陽認為自己的環境條件具備了從實施登記制戶籍制度的條件,那就應當另當別論,也就沒有必要出臺現在這個政策了。既然,要讓買房人享受這個條件、那個待遇,為什么不能一下子解決戶籍制度?顯然這個制度里的其他方面還沒有完全向購房者提供,也就是說戶籍歧視依然存在。
貴陽在房地產領域里出現的問題,在其他城市也一樣存在。貴陽政策的目的和結果與中央調控政策完全背道而馳。這就是應當被叫停的根本理由,中央反復強調調控決心不動搖,調控方向絕對不改變,本屆政府一定要實現房價合理回歸的目標,貴陽市偏偏在十八大之前,出臺這樣一個公然叫板的政策,實在是莫名其妙。不管貴陽市有多少理由,我們只要問一句,你的這個政策與中央的調控路線是不是一致,一切就完全清楚了。
在各地嚴控樓市,力壓房價上漲之時,貴陽竟然出臺買房送戶口的新政,不禁讓人質疑其是大膽的救市行為。有人為貴陽政策辯護說,對于貴陽樓市調控的政策不能一概而論,不能簡單的認為,不松綁的政策都值得鼓勵,而給樓市松綁的政策都需要聲討,關鍵在于要把握調控政策的力度和節奏。但是,目前這個時候,樓市調控正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任何一項松綁政策,即使以后看起來是想好政策,但是今天實行起來就會造成樓市的全面反彈,讓調控徹底失控。
有報道說,貴陽這個城鄉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全部加起來還不到500萬人的城市,由于建筑面積過大,將要面對戶均好幾套房的尷尬局面。一個叫花果園的超級大盤,總建筑規模更是達到了1830萬平方米,堪稱中國第一大盤。僅此一個樓盤,規劃居住的人口就高達50萬人,超過貴陽城鄉總人口的10%。據最近的公開資料顯示,貴陽最大的 13個樓盤,總建筑面積接近4500萬平方米,其中規劃居住人口預計總計約達110萬人。供過于求已經成為貴陽方面手中的燙手山芋,貴陽會不會成為第二個鄂爾多斯,我們還要繼續觀察,但是貴陽樣本的意義告訴人們就是不得人心,就是也是沒有前途的額,救市解決不了房地產的根本問題,更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政府的財政問題。
上一篇:賈臥龍:內地樓市如何向香港“取經”
下一篇:鄧浩志:限售只影響統計結果 樓市發展趨勢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