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然而,高性價比城市如成都、武漢等,是年輕人定居的優選。 人口變局之下,各城市房地產市場購房需求潛力如何?11月10日,貝殼研究院發布置業動力指數榜單。榜單顯示,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深圳置業動力指數排名居于榜首,新一線城市中成都進入前五行列;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置業動力
然而,高性價比城市如成都、武漢等,是年輕人定居的優選。
人口變局之下,各城市房地產市場購房需求潛力如何?11月10日,貝殼研究院發布置業動力指數榜單。榜單顯示,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深圳置業動力指數排名居于榜首,新一線城市中成都進入前五行列;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置業動力整體較高,TOP30城占據17個;高性價比城市如成都、武漢等,是年輕人定居的優選。
深圳置業動力最強,珠海、寧波人才引進顯成效
分城市來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置業動力指數排名靠前。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深圳置業動力指數最高,排名居于榜首,北京和廣州次之,上海排名第四位。新一線城市中,成都、杭州緊隨一線城市之后,重慶、武漢和南京亦躋身TOP10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二三線城市中,珠海、寧波等強勢突圍,置業需求動力表現較優,躋身于TOP30行列。珠海置業動力指數排名15,原因在于,地處一體化程度比較高的大灣區,疊加政策利好影響,珠海經濟和社會環境發展優勢顯現,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較強,數據顯示,近5年來珠海常住人口和在校小學生規模增速分別達24%和22%,人口的快速增長帶來潛在住房需求的顯著增加。
與珠海較為類似,寧波適時出臺的人才引進政策成效顯著,近3年來常住人口增量53.7萬,全國排名第七。同時,寧波位于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地帶,且受上海、杭州等核心城市的輻射影響,城市發展潛力較大。

圖片來源 貝殼研究院
城市群競爭,集聚與分化并存
榜單顯示,置業需求動力較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TOP30城市中占據17個。但城市群內部各城市置業動力分化程度不同,這也折射出當下各個城市群發展格局的差異。
長三角城市群中,有7城置業動力指數排名TOP30,核心城市上海購房潛在需求規模大,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合肥、寧波購房需求也表現不凡。大灣區內的深圳和廣州置業需求動力排名前三,東莞、珠海、佛山等城市均躋身TOP30行列。
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北京和天津、成渝城市群中的成都和重慶、長江中游城市群中的武漢和長沙,置業需求動力在所處城市群中較為突出,但城市群內部協同發展能力較弱,周邊城市購房置業動力相對不足。
成都、重慶等6城居住性價比高
貝殼研究院以置業動力指數來衡量城市的整體發展實力,以月供收入比來評估城市的住房負擔,通過交叉分析以對比50城的居住性價比。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杭州等城市位列雙高區間,雖然這些城市整體綜合實力較強,潛在購房需求旺盛,但較高的住房負擔也讓不少年輕人望塵莫及。以深圳為例,置業需求動力指數排名榜首,居住負擔也居樣本城市首位,房貸月均還款金額占到家庭平均月收入的8成以上。
高性價比城市包括成都、武漢、重慶、長沙、蘇州、濟南等6城。這些城市綜合發展實力較強,置業動力指數均在TOP20行列,購房壓力相對較小,月供占收入比值均在40%以下,尤其是長沙,月還貸金額僅占到家庭平均月收入的24%左右。
從整體來看,對于無力背負過重房貸、且對城市綜合發展實力有追求的年輕人來說,成都、重慶、武漢等6個城市是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