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房地產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我國建筑節能向超低能耗發展的趨勢逐漸明顯,被動房在節能減排的同時提供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開發建設被動房逐漸成為發展綠色建筑的重要道路。
被動房在中國稱為超低能耗建筑,它不需要使用傳統建筑的空調和暖氣設備,是通過地面、墻體、門窗的保溫隔熱、新風系統以及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實現室內四季的恒溫、恒濕、恒氧、恒凈和恒靜的建筑。
1991年,“世界被動房之父”沃爾夫岡?菲斯特首次在德國達姆施塔特市克蘭尼斯坦區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棟被動房示范建筑,通過高效的保溫系統,以及帶熱回收的專用環境一體機,實現了冬季不用燃煤燃氣供暖,夏季不用空調制冷。
被動房迎來大發展,河北領跑我國被動房建設
被動房是節能減排的利器,在國外的一些國家個別城市,被動房已經進入法律強行推動的階段。
在德國某些城市,自2015年起就規定,新建建筑必須采用被動式建筑;在英國,2016年法律規定新建建筑開始實施近零能耗建筑;2020年,整個歐盟將根據歐盟法令,即新建筑必須是近零能耗的被動式建筑。
在我國,以北京為代表的諸多一二線城市新建建筑早已全面執行綠色建筑二星級以上的標準,被動房在我國已逐漸鋪開。
目前我國已建造被動房的省市有河北、山東、遼寧、青海、黑龍、福建、內蒙古、湖南、浙江、江蘇、四川、北京、河南、山西、湖北等。
2015年至2019年初,國家、省、市等共發布被動房支持政策約60次,政策內容主要包括產業發展方向要求、行動方案、土地政策支持、資金補貼支持、容積率獎勵支持、開工手續支持、售房政策支持等諸多方面。出臺支持政策的省份有: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寧夏;石家莊、保定、張家口、衡水、海門、青島、鄭州、開封等城市。
為推動重點地區的示范效應,在國家住建部門的支持下,河北省已于2015年在全國率先制訂了全國第一個被動房地方設計標準。
據了解,到2019年9月底,全省累計建設超低能耗建筑67個,建筑面積316.62萬平米,其中竣工22個,55.52萬平米;在建45個,261.1萬平米。
品牌房企試水被動房,“中國式”被動房建設需創新發展
在剛剛舉辦的第23屆國際被動房大會上,國際被動房大會組委會主席沃爾夫岡·菲斯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說,雖然中國的被動房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通過參觀高碑店的住宅公園體驗中心、國家超低能耗建筑產業基地、高碑店列車新城等項目,中國已經形成了被動房全產業鏈,從中感受到了中國被動房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
被動房一直被看作小眾產品,隨著購房者對住宅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市場最需要的房子已從面積利用率、生活配套程度升級到了環保和舒適。一些房地產巨頭也開始嘗試建造被動房。自從2016年以來,住總、龍湖、萬科、融創、朗詩等房地產開發商已經進駐到這一領域。
例如在2016年,住總在南京開建的超低能耗被動式綠色園區——南京溧水凱尚“被動房”項目;龍湖在高碑店打造了列車新城項目;以及近期鴻坤集團與奧潤順達集團進行合作,未來雙方將在超低能耗被動房建筑領域開展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被動房的建設成本高于普通的住宅,并且不同氣候、不同區域的建設標準也不一樣,因此對開發企業來說,面臨的挑戰還很多。
除此之外,我國的房屋建筑材料與國外不同,不能完全參考國外的被動房建造。在被動房發展最為成熟的德國,被動房住宅主要以單體建筑為主,比如別墅。而國內住宅則是以多層或高層為主,對門窗、新風系統的安裝及保溫措施提出了更難的要求。
因此,根據國內氣候的復雜性、建筑特點、建筑材料的特殊性,以及國內人們的居住習慣,需要逐漸發展出一套適合中國全產業鏈的被動房打造體系。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年均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大力發展被動房建筑,不僅對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起到促進作用,更讓我們的房屋更加環保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