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最近一段時間,土地流拍和底價成交的現象在二三線城市頻頻上演,南京、武漢、天津等熱點城市也位列其中。在流拍地塊增多的同時,多城土地交易量同比、環比均出現下降。
土地市場降溫的背后,與房地產融資環境收緊及開發商調整投資計劃有關。
“一些房企對未來市場的預期不太樂觀,出于自身財務安全的考慮,投資規模有所縮減,并因此放緩了拿地節奏。”中指院杭州分院副總經理高院生表示。
土地流拍折射出的信號
9月以來,天津土地市場已經兩度出現流拍。
9月12日天津出讓的4宗地塊中,有一宗商服用地流拍,其余三宗未流拍的土地,有兩宗以底價成交;此前的9月4日,該市出讓的土地中,位于生態城旅游區一宗地塊遭流拍,而原計劃于9月4日當天出讓的4宗住宅用地,于9月2日暫停出讓。
天津地塊頻現流拍,僅是二三線城市土地市場的一個縮影。武漢、南京、惠州等熱點城市,近期均有土地遭流拍。
惠州9月12日出讓一宗起始價4.89億元、位于惠城區的商住用地,因無人應價而流拍;9月3日武漢出讓的5宗地塊中,有兩宗地塊流拍;南京8月29日的大型土地拍賣會上,位于江寧區一宗商業用地流拍。
對此,上海一家中型房企投資部經理認為,在房企投資熱情高漲的時期,在熱點城市較少出現流拍的現象。目前房企拿地積極性下降,反映出開發商對未來預期有所改變。
“在融資環境收緊形勢下,房企會適當降低對發展速度的要求,將銷售回款視為當期重要目標,而投資拿地的安排則會適當放緩。” 江蘇一家房企市場營銷部經理對記者表示。
引人關注的是,地塊在即將公開出讓前不久,突然暫停出讓的現象也有所增加。
廣東省江門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9月11日發布公告,原定于9月12日出讓的兩幅土地,因故暫停交易程序。而中山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9月9日先是宣布,分別暫緩原定于9月11日、9月12日出讓的W10-19-0030和W10-19-0033地塊的交易程序,但隨后又做出更正, W10-19-0033地塊將正常出讓。
上述房企投資經理表示,地塊暫停出讓,可能與意向買家的投資變化有關。
“有些地塊房企此前看好并有購入計劃,會與出讓方溝通;但在出讓過程中因市場變化或企業自身原因,可能想降低如價格等方面的要求,或干脆不想要了,從而引發個別地塊暫停出讓。”該投資經理補充道。
據克而瑞監測數據,全國336城八月土地成交建筑面積為16959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4%,同比降幅則擴大到36%。各能級城市土地成交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二線城市環比降幅超過三成,從而影響八月土地成交量較七月明顯縮減。
在土地交易量下降的同時,八月全國336城經營性用地供應總面積約24769萬平方米,環比上漲近20%。二線城市土地供應量環比增長超過兩成,包括杭州、武漢、天津等熱點重點城市的土地供應量均有增加,其中不乏主城區的優質宅地。
“八月土地供應量有所增長,但房企拿地熱情卻有所降低,這應該是土地交易下降的原因之一。”克而瑞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楊科偉表示。
楊科偉指出,經過多輪調控,房企對融資收緊變得相當敏感。面對融資層面的調控,多數企業首先會保證擁有相對充裕的現金流。將精力首先放到銷售、加強回款,投資拿地則被排在相對靠后的位置。
房企整體負債創五年新高
從房企負債變化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房企整體負債水平,處于近五年以來的高位。
克而瑞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174家房企的加權凈負債率(永續債作為權益)約為91.37%,達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值;如果將永續債計入,174家房企的凈負債率約97.73%。
對于房企凈負債率水平上升的原因,楊科偉分析稱,這與今年一季度樓市銷售及房企融資出現“小陽春”有關。今年三、四月土地市場較火熱,房企拿地較積極,不少房企抓緊時機展開一波融資,使得現金流出較多。
但5月以后,房地產融資環境發生變化。監管部門不僅收緊了房地產信托融資,對房企海外發債用途也做出進一步限制。
“在融資環境收緊的背景下,由于房企投資要有足夠的自有資金支付,其在拿地環節的杠桿率有所降低,投資因而變得相對謹慎。”高院生認為,“房企拿地謹慎的另一個原因是,在融資與銷售均面臨一定壓力下,有必要降低企業負債率以提高財務安全。確保現金流安全、強調銷售回款,成為很多企業今年下半年業績一項重要指標。”
就融資政策變化對房企投資的影響,有開發商向記者表示,一些通過“前置融資”拿地加杠桿的企業,受到的沖擊尤為明顯。
一家浙江房企投資部負責人告訴財聯社記者,“前置融資”在地產投資圈被簡稱為“前融”。
他介紹,“其操作大致為,拍地前先繳納一部分土地保證金,競得土地后先支付首筆土地款,此后再分期或一次性付清余下土地款。而‘前融’一般在拍得土地后,房企通過信托進行過橋貸款用于支付部分土地款,后續再通過銀行或信托以項目開發名義展開其它形式的貸款,當項目開發達到預售標準可預售后,房企通過銷售獲得回款,可以快速償還銀行貸款或其它形式的融資。”
“‘前融’主要發生在土地支付這一環節。銀行要在房企支付土地款后,才發放開發貸,房企也因此才能獲得后續開發中的重要資金。但土地款的支付,有些項目因土地成本較高,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嚴格來說,土地款應由房企自有資金支付,但房企為加大投資力度及充分利用市場資金,往往想借用資金來撬動更多項目。”該房企投資部負責人補充道。
據了解,此前房企也曾通過資管計劃來進行前置融資,資管計劃被嚴控后,則通過信托來支付土地款。有一段時期由于一些分支機構會這樣操作,從而成為行業一種通行的做法。
“今年五月融資收緊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收緊了用于支付土地款的‘前融’。銀保監會深層穿透管理,使得這種處于一定灰色地帶的操作受到嚴格監管,這對房企投資去杠桿的影響的確比較大。”上述房企投資部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