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越來越多的信息顯示,當前樓市分化已經不僅限于一二線和三四線了,三四線內部也已經開始分化。按照目前的樓市軌跡,一大批三四線城市可能要被拋棄了。
在樓市傳統的金九銀十,一線城市卻表現得十分平淡,北京9月份僅有9個項目入市,且只有3個是普宅項目,5個是別墅項目。未來購房者想要買房,基本上就只有二手房可選了。
實際上自2010年以來,一線城市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不愁賣的,開發商在一線城市的重點只有一個,那就是盡可能買到更多的地,搞到地就等于賺到了錢。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可售房源已經跌至20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而從購房者層面來看,購房需求也相對剛性,一線城市的調控是所有城市中最嚴厲的,但新房實際上仍然是不缺購房者的。至于二手房,則受房貸影響,很多購房者不得不擱置自己的購房計劃。
三四線城市內部已經發生分化
數據顯示,三四線樓市待售住宅面積同比減少20%,三四線庫存壓力已經大為減輕。但細分來看,三大城市群中的三四線樓市銷售明顯好轉,比如廊坊、保定、嘉興、昆山、惠州、佛山等城市,這些城市由于被動承接了一線城市的購房需求,已經不得不開始收緊樓市,以平衡供需。但在遠離三大城市群的三四線城市,商品房銷售并不樂觀。
某房企人士就直接表示,三四線樓市現在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好的城市拿了地就能立刻賣出去,但更多差的城市陷進去就很難上岸了。
看三四線樓市,不僅要看當前的供需狀況,更得看這些城市的房地產潛力。不少三四線城市看上去供需狀況很良好,但實際上已經到了強弩之末,購房需求已經被透支殆盡。比如九江、滁州、馬鞍山、安慶、北海、六安、淮安、鹽城等城市,這些城市的商品房銷售非常好,但仔細觀察銷售策略就會發現,這些城市所依托的就是兩招,其一是大規模動遷,提前釋放需求,其二是給錢不給房,讓這些人去市場上買商品房。
這種玩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后繼乏力。實際上在中西部地區,除了省會,幾乎所有的三四線城市人口都是在不斷流失的。這就導致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些依靠強刺激而把房子賣出去的三四線城市重新開始放量供地,這是成本更高的房子,未來賣給誰是個大問題。
樓市風向已變,三四線城市格局已經定型
更為關鍵的是,樓市風向在2017年下半年將迎來重點變化,那就是去庫存時代可能即將結束。克爾瑞的報告顯示,截至7月底,該機構跟蹤的80個重點城市新房庫存面積只有4億平米,已經回落到2013年9月份的水平。
北青報在9月4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也指出,“去庫存時代即將結束”,理由是一二線樓市房子已經不夠賣,而三四線樓市已經明顯活躍。
這意味著三四線樓市的格局已經基本定型。抓住本輪機會的三四線城市已經上岸,而更多的遠離城市群的三四線城市則已經失去了上岸的機會。
事實上三四線樓市分化是一個必然結果,因為城鎮化的趨勢是大城市化,人往大城市走,又怎么可能去三四線買房呢?
實際上從7月份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數據來看,前段時間表現出色的部分三線城市,目前也已經開始減速,這些都代表了樓市重心的轉移。
對于工作在熱門城市,又無法買房的剛需來說,如果要去老家買房,必須要更加審慎。融360房貸君的建議只有一個,買房目的必須十分清晰純粹,也就是說買房必須解決一兩個實質性問題。如果只是簡單因為買不起熱門城市的房子就去買三四線城市,那只會替開發商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