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購房究竟是向南還是向北?未來,南邊、北邊誰將成為太原房地產發展的沃土?未來太原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方向如何?成了我們最關注的話題。
太原房地產究竟未來會向南還是向北,牽動了許多購房者的心。買房買預期,買房買潛力,買了后可以升值的房子是現在很多購房者的心態。
太原市房管局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說道:將來太原的房地產會向哪個方向發展,這個問題并不好回答。就目前的情形來看,似乎南城的發展速度要遠遠快于北城。當然,這其中是有很多原因在內的。首先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次是南部畢竟是新城區,在過去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所以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南城的發展速度會相對快一些。而北城區是太原的老城區,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后,各項配套已經基本達到了一定的規模,相對于新建的南城來說,發展速度相對慢一點兒也屬于正常情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北城將永遠落后于南城的發展。
太原樓市,向南還是向北?
縱觀現在整個的太原房地產市場,由于長風商務街的建成以及太原市政府的規劃,現在許多樓盤都集中在了太原市的南邊,恒大綠洲、萬國城MOMA、富力現代廣場、首開・國風上觀、萬科紫臺、金域國際、十二院城等等國內一批知名房地產開發商開發的項目也都集中在太原市的南邊。買房南邊去,似乎已成為現在太原市民共同的心聲。而隨之太原南邊的房價也水漲船高。
那么,太原的北邊呢?記得曾經有一位市民向記者戲言:“太鋼猶如一條巨龍橫貫太原市的北面,它的存在,是太原北面永遠的“傷疤”。污染嚴重、空氣質量差、環境復雜,注定了北邊的發展會落后于南邊,所以,北邊現在已成為購房者的棄兒。”
試想,經過大規模、高速度的開發之后,南城總有飽和的時候,那么,接下來該怎么辦呢?北城是否會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呢?這個誰都不好說。所以說,未來太原房地產會走向南部還是北部,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從房價的漲幅來看,這幾年南城明顯高過北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買房投資已成為現今很多人的思想。買房買預期,買房買潛力,是現在許多買房人的思維。那么,是不是說南邊將一定會是太原房地產發展的核心?未來南邊的房地產將會遠遠地超過北邊?
太原南城:新興城區備受青睞
南邊購房,現如今似乎已成為太原市民共同的心聲。星河灣、恒大,精裝房,大紅本,已成為現在人們茶余飯后關于房子的談資。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南遷,市政府路建成通車,省七大工程陸續竣工,太榆同城化加快了步伐,這所有的一切都似乎在告訴人們:南邊將會是未來太原的城市中心。
而北邊呢?雖說“北展南擴”的規劃被同時提了出來,但是現在的現狀是北邊的發展速度遠遠落后于南邊。再加上太原北邊有很多重工企業,環境質量并不是很好,所以,現在太原市的北邊已經漸漸被人所遺忘,北邊的房子也逐漸成為了普通購房者的“棄兒”。
翻開太原市的樓市地圖可以發現,太原市的南面密密麻麻地集中了太原市的各種大小樓盤。隨著長風商務街、親賢商務街、星河灣、恒大綠洲、十二院城等在太原市南邊的陸續建成,太原城市規劃中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南遷,市政府路的建成通車,很多人會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政府重視南面的發展,南面發展太快了,南面將來會是太原的城市中心。所以,買房一定要到南面,將來一定會升值。
但是在短短的幾年間,太原的南城變了。長風街兩旁的商業大廈、寫字樓、大型樓盤拔地而起,高檔購物中心一個接一個地開門迎客,大型餐飲企業的相繼落成,親賢北街無假貨示范街的掛牌,龍城新區的批準建設,龍城大道的建成通車,山西大醫院的建設,太榆同城化的步伐加快,榆次大學城的奠基動工,這所有的一切都在昭示:政府注重南城,南城要飛速發展了,南城將會是未來的城市中心。
凡是老太原人都知道這么一個情況:幾年前的長風街可以說是一片荒蕪,除了幾座形單影只的高樓之外什么都沒有,而在長風街上比較像樣的房地產項目也只有 “麗華苑”了。長風街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長風街再以南的 “小店”了,用人們的話說,小店就是個村兒。當時的很多人大多不愿意把房子買在南城,認為那邊的環境不是很好,醫療、教育相對于北城來說都有一定的差異。并且很多人還有這樣的心理:省、市行政機構基本都在北城,北邊才是太原的城市中心,杏花嶺區、迎澤區是人們心目中真正的太原市。所以,買房一定要到這兩個區――― “太原市的市中心”。#p#副標題#e#
眾多房地產商進入南城成新寵
伴隨著政府規劃的支持,市政建設的逐步到位,聞風而動的房地產商也加入了南城開發的行列。打開太原市的樓市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南城集中了密密麻麻的大小樓盤。除了一些城中村改造的項目之外,恒大、萬科、十二院城、萬國城MOMA、星河灣等國內的一線房地產開發商也在南城爭相拿地開項目。
伴隨著大房地產開放商的進入,精裝房、大紅本、園林景觀、相關配套設施的理念也被引入了進來。隨著這些新鮮事物的引入,南城的房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正如一位市民向記者說道:“前幾天在長風街上看了一個樓盤,就只有區區的兩棟樓,地基都還沒打,但是現在已經賣到了7000元/平方米。為什么會有這么貴呢?因為人家樓盤的銷售人員說位于南面的樓盤都貴。南面是未來城市的商業中心,隨著政府的不斷支持,南城將來會越來越繁榮,當然了,房價也會越來越高。現在南城的房價都是五六千元以上的水平。”
太原北城:傳統老城 浴火重生
如今相對于南城欣欣向榮的景象,北城要清淡很多。翻開太原市的樓市地圖,除了富麗城、恒大名都、天朗美域等項目在開發外,基本上沒有太多動作。相較南城遍地開花的房地產市場局面,北城要“低調得多”。如今的府西街、五一路、解放路雖說仍然是一幅車水馬龍的景象,但是在這車水馬龍之外,我們幾乎看不到一個新建的樓盤、新建的商場、新改造的道路。
由于太原北城是傳統的城市中心,柳巷商業區、府西街等的發展現在已經接近了飽和。雖說在太原市的城市規劃中把未來北城定位為閑適的生活區域,但是由于業已成型的許多東西,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現狀是:北城最集中的仍然是太原以前的低矮建筑,道路設施依然是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現在,在許多太原市民眼里,太原北城成了臟亂差的代名詞。
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住在離單位近的地方已成為了 “過去式”。代之而來的是,生活要講究品質,要住在風景怡人、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的地方。
開發難度日益增大形成困局
為什么不在北城開發項目?在北城開發項目究竟有什么難度?在問到這些問題時,許多的房地產開發商都向記者講道:我們不是不想在北城開發項目,而是難度太大了。
北城與南城不同,已經經歷過相當長時間的發展,商業、住宅現在已接近飽和的狀態。如果想在北城一個配套設施相對完善的地方拿地,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拆遷。眾所周知,對于一個房地產開發企業來說,拆遷是一個最最頭疼的。太原萬達所處的位置是不錯,但是拆遷卻給萬達帶來了相當大的難題。太原畢竟不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國內的一線城市,還有很多的土地是農田,而這些土地又大部分集中在了南城。所以說,相對于拿地、拆遷、再開發的北城來說,更多的房地產商愿意選擇政府支持、不必過多拆遷的南城。
南城的發展有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么,是不是北城太原市就不重視它的發展了呢?就此,記者詢問了太原市規劃展示大廳的相關人員。得到的答復是,早在2007年,太原市就出臺了整個城市的規劃,整個規劃以南北城同時發展、適度加強南城的“大太原”為基調。隨著規劃的出臺,各項市政配套也被提了出來。
太原規劃南城“大太原”為基調
在太原市的規劃中,長風新區被提到了首要的位置。長風新區位于太原市中心區西南,瀕臨汾河,規劃范圍北起長風西街,南至南中環街,東臨濱河西路,西至新晉祠路,面積約2.54平方公里,這是我市“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區域,分為會展商務、文化藝術博覽、市政中心以及商務辦公四個功能區。
其次為汾東新區。汾東新區是中心城區外城市南部重點建設的新區,東起武宿機場,西至汾河,北起風峪溝、高速環,南至北格、劉家堡,規劃面積約80平方公里,是未來重點產業的集聚區。這里將依托小店鎮的基礎設施、經濟區的產業聚集效應、教育園區的人才和技術優勢以及武宿機場、太中銀鐵路和208國道便利的交通條件,建成南部地區的重要產業區、新型綜合區。該區的行政商務中心區沿大運路布置,與汾河西岸的晉陽歷史古城呼應。區內的軌道交通自北向南沿大運路下面穿過,向西與晉陽新區連接,形成兩橫一縱的快速路,五縱五橫的主干路。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發現,在太原市的城市規劃中,南城的相關市政配套主要以新建為主。#p#副標題#e#
北城規劃 以穩定鞏固為主
在大力發展太原市南城的基礎上,太原市提出要加快推動北部區域的發展,規劃了北部區域,順應城市“北展”。規劃范圍北起北高速環(含上蘭組團),南至興華街、北澗河一線,東起東山過境高速,西至西外環高速,面積約147平方公里。北部區域將依托尖草坪、杏花嶺、萬柏林區的城市基礎設施,不銹鋼園區、太鋼的產業優勢,汾河等景區的生態旅游資源,便利的交通條件,打造成為集生態產業、居住、商業、休閑旅游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太原特色區域。
另外,在規劃中還將對漪汾橋、勝利橋進行拓寬改造。通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到,在太原城市的發展規劃中,北部區域的發展知識被籠統地提了出來,并沒有明確的實施細則,并且重點是集中在了維護改造之上。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太原南部區域側重的新興城市,所有的市政配套、商業配套都為新近建成,目前還處于不是很完善的階段;而北部區域,由于是傳統的城市中心,商業、住宅目前基本都處于飽和,相對于新建的南部區域來說,發展會相對緩慢一點兒。
北城南城差距不大
現在所有的開發商,無論大的還是小的都想在南城拿一塊接近市區的地,但是已經開發到了機場大道,甚至是榆次邊境,根本沒有任何生活配套設施,想來一趟市中心的柳巷商業街(杏花嶺區),經濟條件好一些的有車,開上20多分鐘,連堵帶等地到達,換來的只能是高昂的油費,條件稍差一點的只能是倒公交車。
一位市民張先生跟記者講道:單從房價上來看,南城的房子蓋得好,蓋得多,所以房價也不是“蓋”的!從升值角度來看,南城區的空間好像已經很小了,因為它完全不符合太原市民的基本收入,導致好多年輕一族以至于給兒子攢了半輩子錢的家長成了徹底的房奴,演變成太原版《蝸居》,所以我感覺,北城區的房子其實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一些很大的看點和期望。并且從2006年開始,富力和恒大開始在北部拿地開發項目。尤其是富力城在當時可以算是太原數一數二的大盤。要是北城沒有發展潛力了,這些大發展商還會在北城開項目嗎?
在大多數的房地產開發商眼里,太原南城與北城的差異其實并不大,所欠缺的只是太原市政的一些“關懷”。其實,凡是土生土長的太原人都見證過太原的發展史。首先,太原早期最南邊也就是親賢街,再往南全是農業用地,根本沒有長風街、學府街以至于高新開發區之類的。但是隨著北城人口的逐漸增多,外來人口的密集性擴大,政府不得不將城市用地向南邊的農業用地去拓展,而恰恰正是以杏花嶺為中心的北城區(尖草坪區)又以重工業為主,所以不得不去大力開發南城,才導致近十年的時間,政府開發南城區的每一個區域,每一條街道,而造成了一邊倒的情況,以至于南城的房價與日俱增,甚至漲到現在的五六千的水準,已經超出了老百姓的心理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