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近來出臺政策,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隨之而來的是環一線城市的房價迅速躥高,地方政府為此收緊房地產政策,由此引發爭議:政策該踩剎車還是趁機去庫存?
最新數據顯示,上海、深圳出臺房價調控政策“滿月”后,兩地樓市交易量都出現50%左右的回落。與此同時,環一線城市的樓市量價接力“躥升”,勢頭還蔓延到附近的二三線城市。
在上個月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居前十位的城市中,環一線城市就占了80%。另外,毗鄰一線城市的省份如廣東、浙江、河北等城市,房價收入比分別以9.4年、8.5年、7.3年領先全國。對這組數據,正在看房的北京市民張先生最有體會:
張先生:我們去了一下河北省懷來市,這是北京周邊。去了之后發現有很多從北京過來看房的人。我和房產中介聊了一下,發現這塊最近一直都很熱。
相比一線城市,為什么它周邊城市的房價漲幅能后來居上呢?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環一線城市房產的預期收益更大。另外,一線城市的限購政策也把部分需求擠壓到周邊城市:
張大偉:首先一線城市經過幾輪的價格上漲,房價都是處于很高的位置。一線城市的輻射區,價格大部分還是在一萬多,最多兩萬多。在溢出性的改善、投資和剛需等多方面影響下,一線城市的輻射區變得火熱了。第二個原因是政策因素,即使是在沒有政策調控的時候,一線城市也是限購的,但是一線城市的周圍區域沒有限購限貸的約束。
需求外溢加上政策調控,讓二三線城市的樓市升溫成為普遍現象。數據顯示,4月份二線城市合計土地出讓676宗,土地出讓金超過1224億元,環比上漲29%,成交樓面均價和平均溢價率都創下最高歷史紀錄。但一線城市4月成交土地只有11宗,北京、深圳沒有成交。張大偉認為,無論哪類城市,房價驟熱驟冷都不是正常現象,需要政策調控:
張大偉:那么過快的上漲和過快的下調同樣不是健康的狀態。所以現在來看,未來房地政策的方向肯定是托底蓋帽并進。
正如張大偉所說,河北環京四縣市,長三角地區的合肥、南京,毗鄰深圳的惠州等城市開始收緊政策。河北廊坊出臺9條穩控樓市措施,對下轄的三河等地實施限購;南京市宣布商品住宅項目價格將設“漲停區間”,根據房產價格設置不同幅度的年化最高漲幅;惠州則規定,小微貸款及消費貸額度要變低。
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些地方政策的變化也引發了爭議:我國樓市仍有去庫存目標,大多數二三四線城市的任務尤其嚴峻。那么,面對一線城市轉移的購房需求,環一線城市為什么不趁機去庫存,反而在政策上踩了剎車呢?
根據2015年房地產企業披露的年報,137家上市房企存貨總計超過3萬億元,以綠地為首的A股5大房企存貨占比超過42%,不少企業面臨存貨周轉次數減少、存貨周轉天數變長的問題。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云峰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環一線城市的剎車踩得有點急:
陳云峰:我覺得在二線城市房價熱起來之后,不要急于出臺措施。如果觀察三個月左右,成交量仍然比較大,而且房價也出現大幅度的上漲,我覺得可以考慮采取一些降溫的措施。成交量大或者房價上漲以什么為標準呢?我覺得成交量環比或同比增長超過30%,去庫存的措施減弱一下就可以了。
在陳云峰看來,借助一線城市的外溢需求,帶動周圍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去庫存是個好機會。正常的需求推動房價上漲,不會影響市場健康:
陳云峰:一線城市熱銷,傳導給了二線城市,二線城市再過三四個月也會傳導給三四線城市。前一段時間整個市場還是被壓抑的。這樣的話我們還需要判斷一下,比如推動成交量上升的都是正常的剛性需求、改善性需求和正常投資需求,都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但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不認同這個觀點,他認為房價波動幅度過大都要調控,外溢需求不能成為一線周邊城市去庫存的主要政策。如果沒有配套產業,這些城市樓市的繁榮也只是暫時的:
張大偉:這不能成為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主要政策,因為三四線城市如果沒有產業轉移,人口不可能因為一線城市收緊限購就回流到三四線城市。總體而言這是一個系列政策,不能期待一二線城市降溫來帶動三四線城市,有可能一二線城市降溫了,如果產業沒有轉移到三四線,整個市場就都會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