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選定88處歷史建筑 第一棉紡廠成歷史建筑
發布時間:2016-02-12 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史良
摘要:自2012年廣州在歷史上第一次系統組織開展了歷史建筑普查和推薦認定工作以來,已公布第一批名單398處,第二批名單80處,加上本次選定的第三批88處,廣州歷史建筑的數量將達到566處,在
全國大
城市中屬于數量較多的。
據悉,第三批推薦的歷史建筑主要分為7類——
(一)重要史跡類。代表建筑物有華安樓,這是位于越秀區泰康路162號一棟民國時期大型商業建筑,由著名愛國建筑師黃玉瑜主持設計,曾為華安合群保壽兩廣分公司。下九路天喜堂舊址是位于下九路24-32號,建于1926年民國時期,是著名建筑師林克明的第一個設計作品,也是新中國時期英雄模范向秀麗烈士的犧牲處。
(二)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代表,如棲柵南街2號民居,是位于南華西歷史文化街區的一棟傳統材料與西洋樣式相結合的精美
住宅。
(三)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重要代表,這類歷史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沙灣鎮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塱頭村內。沙灣鎮是廣州市第一個國家級名鎮,其中如恒廬,是一幢造型精美,規模較大的別墅,是近代華僑回歸珠三角
建設的中西結合民居建筑代表。
(四)村落遺產類,如從化區橫嶺村大塘尾家駒家塾,是獨特的外來宗教與傳統建筑結合的代表,白云區蚌湖墟鎮湖大街1、2、3、4號民居則是位于墟市,少見并保存完好的中西結合大型民居。
(五)校園教育建筑類,如廣州華僑學生補習學校石牌舊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州華僑學生接待站,是新中國關心華僑教育的重要見證,也是維系廣大華僑僑生與祖國情感聯系的紐帶。華南農業大學的丁穎舊居,是華南農學院第一任校長、著名農學家丁穎的舊居。
(六)工業遺產類,如位于廣紙片區工業遺產的成片保護,體現了三舊改造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雙贏。第一棉紡廠是廣州棉紡織工業的重要見證。
(七)其他類型,有位于越秀區一德路的安亞藥行舊址,這棟建于民國時期的大型建筑物是一德路的標志性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