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產業化發展遇瓶頸 業內呼吁完善相關標準
發布時間:2014-09-26 來源:0352房網 編輯:CICI
摘要:我國
住宅產業化發展進程緩慢,相關標準的不完善已成為多數企業發展的瓶頸。對此,作為
全國唯一一家制定住宅產業化的技術標準單位,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的專家表示,住宅產業化的相關技術標準已經在編制過程中,會把一些比較成熟的、完善的、適宜的標準結合起來。
近幾年住宅產業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進,各大房企也進行了這一新興建造方式的嘗試,萬科、綠地、遠大住工、卓達、中南集團、南通三建、三一重工等企業在住宅產業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展出的綠地集團“百年住宅”項目的樣板間,以上海綠地威廉公館項目為原型。建造房屋及
裝修一改傳統的“濕作業”,全部采用整體拼裝方式。另外,房屋還采用了住宅內裝分離與管線集成技術、隔墻體系集成技術、干式地暖節能集成技術、隔聲集成技術等新興技術。
遠大住工在本屆住博會上也展出了其最先進的PC(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制造等技術,遠大住工品牌部部長崔捷表示,遠大住工開啟建筑工業化探索之路已有18年的時間,已入駐近十個省市,實施面積近1000萬平米。另外,遠大住工還擁有設計院、工廠制造和物流等配套產業,住宅產業化幾乎覆蓋全產業鏈。
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 住宅產業化更新傳統建造模式
說到住宅產業化許多人還比較陌生,但在國內已經有30多年的發展歷程,這種新型的建造方式被形象的稱之為“像搭積木一樣建房子”。
在卓達集團位于山東威海的住宅產業化樣板樓施工現場,房屋建造所使用的預制梁、預制墻體、預制樓梯等住宅PC,會提前在工廠生產線加工完成。施工現場房屋進行組裝式的安裝,預制墻體、預制梁等PC可多次拆裝,像搭積木和組裝汽車一樣組裝房屋。這種建造方式一改傳統工地的“濕作業”,可以降低現場環境污染。
對于人們普遍擔心的“搭積木式”建房的質量問題,率先進行住宅產業化探索的萬科集團副總裁毛大慶解釋稱:“我們說住宅產業化,并不是說一次性澆鑄,再用幾個螺絲擰一擰就搭上去。利用住宅產業化建造的房屋,從地基基礎的設計,到地上建筑都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更有抗地震的柔軟程度。”
住宅產業化進程緩慢 業內呼吁完善相關標準
我國住宅產業化近幾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忽視的是,相比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我國仍處在初級階段。在發展過程中,房企參與度不高、可行性技術較少、缺乏行業統一標準等問題困擾著產業化發展,進程仍顯緩慢。
目前產業化各個環節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標準都嚴重不足,我國目前關于住宅產業化僅有兩個標準,《預制裝配式結構技術規程》和《裝配式住宅建筑設計規范》,這使得制造產業面臨“無章可循”的窘境,標準的缺失日益成為住宅產業化的發展瓶頸。
萬和新電氣作為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之一,也參加了2014年的住博會。萬和新電氣熱能科技
北京大區技術經理郭明琪表示,就熱能行業來說,各個廠家有各自的標準,沒有統一的標準,造成現在許多產品不規范,我們和
開發商在合作設計產品時也很迷茫。
“住宅產業化標準的定義復雜,PC制造、隔熱、保溫等每個環節的標準都不一樣。”崔捷還指出,“在實際操作中,國家和地方也有兩套不同的標準,我們希望標準能夠統一起來,建立一個大的標準體系。”
對此,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筑師劉東衛表示,標準院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制定住宅產業化的技術標準單位,正在進行產業化相關課題的研究,編制了一些國家標準設計圖集,《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等其他相關技術標準也在編制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