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不是房產商避風港 隱性風險不斷上升
發布時間:2015-08-31 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古翔
摘要:中原
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
數據顯示,2015年截至8月25日,北上廣深、南京、天津、杭州、大連、重慶、吉林十大
城市合計
土地出讓金3953億元。
這是
降溫的數據。在2014年同期,這一數值高達5802.6億元,同比跌幅32%。預計2015年這十大城市
土地出讓金可能達到6年來的最低點,同比跌幅將超過40%。
總量下降,顯示市場在緊縮。三四線城市此前推地多、新區多,存銷比上升;現在即使大規模推地,
開發商胃口也有限。從上市公司報表上看,
房企凈利潤率增長率從2012年就開始下降,2014年凈利潤率平均只有12%—15%。2015年上半年,36家開發商凈利潤下降到9.12%的歷史低位,比制造業略好。
開發商紛紛退出或者轉型。2015年宣布退出地產業的大型企業有證大集團、江中地產、海德股份、高新發展、浙江廣廈和萊茵置業。
全國性大房企如綠地正在積極運營“大消費、大金融、大基建”三大業務,萬科轉型服務鏈條方向包括物業管理、物流地產、出租
公寓、教育營地和海外業務,萬達向金融、文化、旅游等轉型。一句話,開發商不想玩“重”的,要玩“輕”的?傮w
投資與
房地產數據的下降,反映了這一大趨勢。
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并且目前的合理利潤,也得在殘酷的競爭中獲得。
房地產暴利時代的終結,意味著產業鏈與服務鏈的開始,在輕資產化的背后是鏈條的重新整合。五六年前,商業地產的規模只要夠大夠炫,就能夠吸引客戶紛至沓來;現在,形勢開始急轉直下,8月30日還受到追捧的K歌房,明天就被棄如敝屣。
令人關注的是,單位
價格還在
上漲,顯示局部市場仍然火熱。開發商為了避險,擠到僅有的幾個核心城市的點上,推高了當地房地產價格,反而可能加劇未來的風險。
中原地產推出
一線城市的
住宅土地數據反映,2015年供應的土地
均價為14432元/平方米,同比2014年的11679元/平方米漲幅高達23.6%。土
地價格上漲也推動樓面價的持續上漲,從一線城市的樓面價
成交情況看,2015年平均樓面價高達8921元/平方米,同比2014年全年的7631元漲幅高達16.9%。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
監測的數據顯示,7月10大房企
商品房成交均價為12688元/平方米,環比上升3.7%,同比上升18.3%,創近四年以來新高。二季度以來,隨著市場逐漸回暖,商品
房價格震蕩上行。
開發商聚集到一線城市避險。雖然一線城市資源豐富、人口集聚,但隨著房地產價格的節節上升,隱性風險也在不斷上升。再好質地的資產,價格如果偏離中間值太高,都不算好資產。根據當地的消費能力、真實財富的中位值,確定一個城市的拿地價格,是開發商規避風險的當務之急。
地方政府想讓土地價格足夠高,在單位面積上產生盡可能多的財富。而對于開發商而言,只有一個避險地的時候,那個地方的風險肯定會飆升。轉型,內控,加強品牌識別,有時甚至學會休息,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