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投資比例劇增“中國購買”狂掃全球樓市 廣州去年成交超千宗流出資金50億中國人海外置業從美澳加英,向迪拜、塞浦路斯、愛爾蘭等國家擴散。
揭秘中國購買
當中國人最為迷戀的投資品“房產”被限購以后,一股由中國富豪們掀起的房地產投資颶風更瘋狂席卷全世界,并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里達到新高峰。投資機構指出,國內的限購政策和物業租金回報率的下降,促成了一個到海外置業的中國軍團。不僅如此,以純投資為目的的海外置業比例急劇上升,已超過移民和留學達到50%。美國有雜志甚至仿造“中國制造”創作了“中國購買”一詞,來形容中國資本正在引發的海外樓市熱潮。
只是,這些揮金如土,富有到無視價格的“中國購買”到底是些什么人?而那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人民幣的房款,又是如何輕松過“關”遠赴重洋的呢?“他一個人就在我手上買了三套房,兒子還在芝加哥買了樓”。馮小姐(化名)是一家海外置業公司廣州分公司的銷售顧問,說話爽快,自信干練,經常在推介會上被客戶圍得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有一次我一上午就賣掉了兩套房子。”她有些得意地告訴記者,那次是他們公司針對美國某度假項目舉辦的推介會,很多同事都沒有簽單,她的業績最好。
這個在北京、深圳分公司都呆過的女孩子,對廣州買家也有自己的觀察,“廣州人更挑剔一些,廣州沒有深圳好做,我剛來的時候也覺得奇怪,怎么會這樣?”她后來自己分析原因,發現廣州人的海外關系多,很多人通過親戚朋友直接在海外置業了,根本不需要依靠他們。而深圳是新移民城市,想去海外置業對于很多買家來說,找中介公司是最便捷可行的途徑。
馮小姐所在的公司主要代理美國的房產業務,但公司代理的房產只屬于中等檔次,大多數總價在二三十萬美元左右,但也有個別高檔盤。“我遇到過一個客戶,他一個人在我手上買走了三套房子,總價超過了百萬美元。”馮小姐告訴記者,這位客戶是大企業的老板,國內已經有很多套房產了,他的兒子在美國大學畢業后留在了那里工作,“他除了通過我在美國買房外,他兒子自己也在芝加哥買了樓。”馮小姐說,像這樣的客戶她們接觸得比較多,特別是在國內樓市調控政策出臺之后,海外購房的人更多了,“他們基本都去過美國,在國內看到合適的房子一般會讓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去現場看一下,然后就簽約了。”
海外置業持有的成本高、風險大
都說海外置業持有的成本高、風險大,但在很多買家眼里,這些并不能阻擋他們的購房意愿。“其實我們也能感覺到,很多人在海外買房并不寄望于這些房產賺多少錢,只要租金抵得過稅費和保養費用,很多人就覺得賺了。”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海外置業的買家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純投資行為;二是有孩子在國外讀書或準備去國外讀書,在海外置業可以用來自住兼具投資用途;三是以個人或公司名義購買房產,用于資金轉移。
“2005年是移民,2007年是留學,這兩年是純投資”。
“去年我們公司成交的海外購房實例中,純投資需求已占到五成,比2012年之前的不足兩到三成占比翻番。”2013年1月12日,家葉海外在佛山海外房展會上對南都記者表示。感覺純投資比例上升的不僅僅是廣州家葉。來自香港嘉豫投資的統計也顯示,目前國內以純投資為目的的海外置業比例已達50%。“2005-2006年,廣州人去海外置業基本以移民為主;2007年為子女留學而買房多了起來,因為國外大學基本沒有宿舍,學生以租房為主,所以導致了很多‘以房養學’;2008年金融海嘯后,很多人開始意識到財產應該在全球范圍內布局,由此拉開廣州人在海外投資買房的序幕。尤其這兩年,純投資性購房比例增加特別明顯。”
至于原因,家葉海外投資分析師黃弼唯認為,國內的限購政策以及物業租金回報率下降,是海外置業中投資比例上升的主因。“這兩年的樓市調控,使本來沒打算在海外置業的客戶也開始向外投資。”“也有人問我沒有調控會怎樣,我覺得那樣的話海外投資也是一種趨勢。”這扇門關了,就要開啟那扇窗,錢總是要找出路的。
胡潤2012年11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似乎也在證明:目前中國高端消費者中擁有海外資產的比例高達1/3,海外資產占到其總資產的約19%,而海外資產中,房地產是這部分群體最主要的投資領域。轉行一年中介成交30宗,“我們只是小公司,大公司一年做幾百單”行情的確很好,好到中介也紛紛轉行。2012年1月,王先生在廣州關閉和轉讓了此前經營的幾家二手中介門店后,專門成立了一家海外置業的機構。從去年4月至今,王先生的公司已促成約30宗的國外房產交易,成交金額近2億。
澳洲大約成交了將近20套,其中一手樓占大部分,都是以純投資為主,平均大約七八十萬澳元(相當于人民幣450萬元至520萬元)/套;美國成交了約八套別墅,以移民自住為主,平均金額150萬美金(約人民幣930萬元以上);英國成交的是學生公寓,有三套,均價在二三十萬英鎊(約300萬元人民幣)。至于傭金,和國內置業相比相對要高一點。“購買美國物業收取的傭金一般在4個點,澳洲也是,英國則比較靈活,低的只收1點多,高的亦收五六個點。”在算賬時,王先生笑稱自己只是個小公司,小打小鬧而已,大一點的公司一年可做幾百單。
據相關機構統計,除了高力國際、第一太平戴維斯等大型中介機構以外,廣州目前經營海外房產稍有規模的公司還有家葉、環球、新地、奧星、美亞、邦拓、和燕等近10家。而據南都記者側面了解,以廣州某大型海外置業機構為例,該公司2012年廣東省內交易約200套,成交總金額約10億人民幣。其中,廣州占比五成以上。據家葉海外統計,廣州2012年去海外置業的人數環比增加約60%。
有業內人士保守估計,廣州2012年海外交易至少有1000套,涉及總金額約50億人民幣。事實上,在限購政策持續的大背景下,經過中介搭橋牽線來中國淘金的海外項目,并不僅僅局限于廣州,從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到其他二三線城市,都有海外項目的身影。在北京、上海去年的秋季房展會上,海外參展商多達100多家。
上一篇:公務員拋售房產引關注 如何截斷銷贓后路?
下一篇:為您全面解讀今年國內樓市頻現的三象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