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棟樓1張圖,誰家是空巢老人、誰家有殘疾人、誰家是低保戶,情況一目了然。城區開源街街道辦事處下轄的6個社區,全部繪制了這樣的“入戶民情圖”,在街道辦事處報名登記的440名在職黨員,每個組長人手1張,按圖索驥,根據每戶居民的具體情況開展針對性服務。
1日是民和社區在職黨員的“入戶日”,相關媒體跟隨社區第三網格B組了解情況。組長安保平第一次入戶送服務,但他一點兒也不犯怵,手拿“民情圖”,去誰家走訪心里都有數。
先去9號樓5單元102室,“民情圖”顯示這里居住的王愛蓮是“高齡獨居老人”。敲開房門,安保平先做了自我介紹,“大娘,我們今天來看看您兒有啥需要我們幫助解決的問題沒。”“哦,”老人說,“我以前住東街的時候有低保,后來房拆了,我就住到女兒家,不知咋就沒了?”安保平一邊仔細地問老人原來住在哪個社區,一邊在本子上做記錄。“大娘,今兒周日,明兒一早我就和東街街道辦事處聯系,幫您問問這事……”
中午,幾位在職黨員陸續回到綜合服務中心。記者看了他們的工作日志,兩個小組共走訪居民13戶,有的走訪了空巢老人,有的看望了生病居民,人人有收獲。
對在職黨員進社區開展為民服務,居民很是贊賞:“幾天前,也是黨員來家訪,我說西面二期房施工地點和我們住的樓房之間沒遮擋,不安全。沒想到第二天就給安了隔離帶,還派了保安巡邏。”“我老伴兒半身不遂,每年到單位按手印我就發愁,上個月3個供熱公司的黨員來我家了解情況,還給我留了電話,說再去的時候他們負責送……”
開源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孟建梅說,目前,該街道有住房1.7萬套,入住4000多戶。只有入戶了解情況,才能產生相應的服務。短短1個月,6個社區組織在職黨員走訪居民230戶,收集建議63條。目前街道辦事處根據民情民意設立了社區建設、社區幫扶、社區環境等12大類服務項目,結合在職黨員的工作特點和個人特長,把在職黨員分為12個服務團,同時根據網格管理把12個服務團劃分為49個小組。
“拿著這張圖,在職黨員為居民服務就比較有針對性,而且不會因人員變動而無法入戶服務。”孟建梅介紹說到。
上一篇:便民市場垃圾無處處理 環衛部門主動上門收集
下一篇:12月3日大同領導深入南郊區民營企業進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