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一路段發生塞車,調度室卻因信息不暢無法作出及時反應,后續車輛仍源源不斷原線發出;車內發生扒竊等治安案件,因目擊者不愿出面作證,給不法分子逍遙法外留下可乘之機。曾幾何時,類似的尷尬在城市公交運營過程中屢見不鮮。可喜的是從現在開始,上述諸多問題將隨著“大同公交智能調度系統”的全面投用迎刃而解。
昨日(9月1日)從市公交公司了解到,經過近半年的試運行,大同市投資1000余萬元設計裝備的“大同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已在全市95%以上的公交車上啟用。該系統由GPS全球定位技術、DPRS 3G網絡傳輸技術、GIS電子地圖對應顯示技術、數據庫信息存儲技術提供支持,分別由公司調度中心、分公司二級調度室、路隊調車計劃顯示屏、司機車臺語音器等環節構成。其工作流程為:在線車輛覆蓋車輛前方、前后車門和前后車廂的5個監控探頭,每3至15秒將單車信息傳回公司智能調度中心,中心依據后臺服務器分析計算,將合理的調度計劃反饋給7個分公司的二級調度室,然后依序傳輸給路隊和司機個人。
市公交公司負責人介紹,推進“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是市委市政府優化城市交通環境、改善市民出行條件的一貫宗旨。在加快道路建設和公交線網完善的同時,上馬“大同公交智能調度系統”,主要可有效解決3個問題:
一是車輛調度更科學。依靠現在的可視化監控系統,可隨時發現各路段的車流量和暢通情況,及時對車輛的發車密度和運行線路做出調整,基本杜絕乘客長時間滯留或“串串車”現象。
二是服務提升更有針對性。每輛車的運行趟次、運營公里、運營時間、途經線路,所有數據服務器都將一次性生成,車輛中途折返、司機甩客越站等行為,通過數據驗證一目了然。
三是運營安全更有保障。擁有眾多先進數字技術支撐的智能調度系統,公司各級領導可隨時網上調閱在線車的安全運行情況,第一時間作出險情研判和避險指示;在線司機可隨時根據車況和路況,選擇求援或報警;車內和車輛前方可視范圍內的監控資料,車內保存期可達20天,特殊情況資料可根據需要備份存檔。
上一篇:大同市馬軍營鄉房屋土地征收工作有序進行中
下一篇:2日城區市容監察管理處取締慶周路一自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