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摘要:10日,相關媒體從大同市信訪局獲悉,到今年6月底,大同市39個市直部門全部完成通過法定途徑分類處理信訪投訴請求清單,并陸續上掛市信訪局及各部門門戶網站向社會公布。從此,群眾有信訪投訴,只要對照“清單”找相關職能部門即可,群眾跑來跑去、領導批來批去、部門轉來轉去,信訪事項在部門之間“空轉”難處理的問題有了解決新途徑。
據了解,由于沒有專門的細化規定予以明確區分,在一些群眾的心目中,信訪局是讓群眾訴求說理的地方,什么事情它都應該管,只要發生矛盾,上訪成了解決訴求的“唯一”途徑,而不少本應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途徑解決的問題最終大量進入信訪渠道。推進通過法定途徑分類處理信訪投訴請求,是今年國務院的重點工作之一,是信訪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目的是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進一步厘清信訪與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的受理范圍。
省委、市委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大同市責成市信訪局和市政府法制辦牽頭,并確定了開展工作的具體市直部門,各部門按照部署、結合實際,依據現行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梳理歸納,列舉出具體的投訴請求、法定途徑、法律依據,形成本部門信訪投訴請求與法定途徑一一對應的清單。清單包括,信訪事項類別、信訪訴求、法定途徑、負責處理職能部門、受理的法定依據、法定時限要求、基本工作流程及告知事項等類別,要素齊全、簡便易行,不僅讓基層工作人員看得懂、用得了,也讓群眾的投訴請求按照這個途徑走得通、能解決。
截至6月底,大同市園林局、人社局、環保局、財政局、房管局等39個市直部門完成“清單”,“清單”明確后,信訪群眾只需對照“清單”,就可明白信訪訴求按照法定途徑“找誰辦,誰必辦”,各職能部門也將直接面對群眾,解決問題。同時,大同市還將加大督查力度,對于不受理群眾訴求或群眾不滿意的,甚至被群眾舉報的,要按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