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文章
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曾說:“房地產就是資金流向的池子”,至少實體經濟還沒有吸納大量流動性資金時候,房地產的產業鏈的各業態,承載者減輕通脹壓力的社會職責。
一段時期,媒體的一些評論者一方面高喊“向高房價開戰 ”,一方面,喊著通脹來了,以此忽悠大眾制造經濟領域的思維混亂。回顧房價一次次上臺階時,也是通脹預期最明顯的時候,而大量的資金流向了房地產,成了金融穩定的“池子”,
“房地產就是資金流向的池子”,是符合實際的判斷。流動性過剩就得有個資金池子,防止沖擊,無疑房地產是這個池子之一。
土地收入是社會財富蓄水池。土地資產是可持續增加社會共享財富的基礎源泉。土地收入共享是最大的民生。人人都有從土地使用權收益中獲益的權利。土地的有償使用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則,土地收入由社會分享天經地義。由此我們可以說,土地收入是社會財富蓄水池
空置房產是樓市的蓄水池.購房者通過享受型消費的形式,買大房子、買好房子、買高價房子實際上讓大量的貨幣回籠到另一個群體,轉化成房地產開發。從而減輕了貨幣流動“泛濫”的后患。
按揭是銀行在貨幣市場上的財富的蓄水池。未來的通脹預期讓人們對收入有了增長的預期,對按揭購房者有了減少消費快速還貸的預期,加上一定還貸利息,大量個人收入流入銀行的“金庫”,減少了流動性,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通脹壓力。推遲了一部分人群“高消費”的時期。
增加住房供給就是加快蓄水池筑壩工程。保障房、商品房建設都是資金推動的結果,沒有資金支持難以解決老百姓住房需求,大量資金在一個時期流入房地產業,是民生的需要,也是減輕通脹壓力的需要。
房地產產業讓“自由的資本”或老百姓用于消費的收入貨幣“回籠”,儲存在一個類似池子的地方“房地產業”,既振興了樓市,又緩解了通脹預期壓力。 資金流向房地產這個“池子”是毫無懸念的實際。
無序打壓高房價,無異于讓蓄水的大壩潰堤。打擊房地產供給方投資,顯然是面對資金泛濫之水(通脹預期)推遲了筑壩工程。加快投資住宅供給是在高筑墻、快收錢、防通脹、惠民生的壯舉。打擊需求市場的投機、與投機,顯然是讓有效需求得到釋放,緩解通脹泡沫破裂。
資金如果流向商品房的需求方,房價大漲,如果流速過快,房價暴漲;如果停止向開發商貸款供需矛盾更緊張......,增加住房供給就是加快蓄水池筑壩工程。如果資金流向住房的各種不合理需求者手中,加速蓄水池壓力。
不但要把房地產這個資金流向的池子修好,也注意資金流動的來源,空置房是池中水、土地收入是池中水、按揭與貸款是池中水,疏導這些來水是金融與地產的重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