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9日,滬深兩市共有22家房企發布中報。數據顯示,22家房企負債總額接近4000億元,同比增加23%,比2011年期末增加了400多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6%,比上年末上漲近2%。不過,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也同比增長12.6%,達625億元。庫存達3530億元,同比增長28.6%,環比增長8.6%。
專家認為,目前房地產企業融資環境已相對寬松,庫存去化趨勢也較為明顯,樓市已經度過“冬天”最冷的時點。
負債居高不下將加大房企風險
根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發布的報告,在22家上市房企中,有12家房企資產負債率與年初相比出現上漲,其中3家房企資產負債率超過80%。資產負債率上升主要來源于融資增加和規模擴張。從房企類型來看,大型房企依舊持續平穩擴張態勢,負債率有所上漲,而排名在100外的中小房企收縮經營較為謹慎,收縮經營降低風險,資產負債率漲幅較小。
財報顯示,僅萬科一家負債就高達2600多億元,剔除預售賬款,萬科真實負債率仍達有39.3%,但已較去年年末下降0.3個百分點。萬科在半年報中稱,盡管二季度銷售回款有好轉,但僅帶來企業償債能力的增強,開工、投資能力不足的問題并未解決。上半年萬科商品房的銷售均價為10380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0.6%。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比上年同期減少26.31%,房地產業務毛利率26.5%,比去年同期下降5.6%。
據統計,22家房企中利潤同比下滑的接近六成,部分企業因為上半年可結算項目很少,利潤下滑超過四成。
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1-7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本年到位資金50832億元,同比增長6.2%,增速比1-6月份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8723億元,增長8.8%。但分析開發企業資金來源構成變化趨勢可見,國內貸款占比已連續5個月下滑,由6月份的17.5%下降至17.2%。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雖然今年以來央行已經兩次降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8月可能會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但房地產開發貸款仍不寬松,開發企業資金狀況依然不容樂觀。
易居對上半年房地產業開發企業資金狀況的綜合評價得分為0.18,基本和2008年全年相當,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狀況處于“緊張”的藍色區。“我們預計這將是2009年12月調控以來最糟糕的時期,但2012年下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緊張狀況將逐步緩解,因為樓市筑底復蘇,融資環境也有所好轉。”楊紅旭表示。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常清認為,資產負債率上升,一方面使得房企財務成本增長;另一方面,也使得房企經營風險增加,下半年不排除會有房企出售資產或者股權來降低負債率的案例出現。
#p#副標題#e#
去庫存加速引房價反彈擔憂
已公布半年報的22家的房企,盡管開工規模減少,上半年仍新增庫存300億元,總庫存達3530億元,同比增長28.6%,環比增長8.6%。其中,9家房企庫存同比增長超過20%。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顯示,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31667萬平方米,比6月末增加25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加88萬平方米,比6月增加值512萬平方米大幅縮減。專家認為,全國庫存仍在高位盤整階段,預計下半年將趨于減少。
“如果比較一線城市和東部沿海地區的庫存量,就會看到明顯的去化趨勢”,楊紅旭稱,截至2012年7月底,北京、上海、深圳、廣州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達2900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5.24%,與上月相比下降0.10%。從2012年1月份開始,下降的趨勢就比較明顯。青島、南京、廈門、杭州、南昌、福州等6個東部典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2750萬平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37%,與上月相比下降2.33%。6個東部二線城市在2012年總體上表現了穩中有降的趨勢。
“7月這1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銷比為10.1,存銷比連續5個月回落”,楊紅旭稱,近7個月來,成交量總體在上升,庫存量總體在下降,這些因素就促使了存銷比出現回落趨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開發商存貨壓力的減小和存銷比的快速回落,業內擔心房價反彈的壓力也趨于增加。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已經在連跌8個月后首次反彈,而1-7月份,全國商品房成交均價同比增長6.5%,增幅較1-6月又擴大了1.2個百分點。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吳曉君表示,從對2012年全年土地購置與商品房銷售的預測值來看,預計2012年末的潛在存銷比將持續下行,約為1.6,這意味著2013-2014年商品房供應偏緊,如果需求持續釋放,則房價上漲壓力較大。
渣打銀行對全國8個城市30家房地產開發商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降價和市場情緒轉變的帶動下,很多城市房屋銷售正在好轉。大多數房地產開發商庫存壓力降低。
多家機構也在報告中指出,隨著市場的回暖以及信貸松動的刺激,成交量將繼續上行,房地產企業已從最艱難的時期走出,“以價換量”的樓盤正逐漸減少,而且市場上一些樓盤隨著交易量的上升和土地價格的上漲,已經迫不及待地提高售價,房價反彈的可能性加大。
也有專家認為,房地產整體的供需關系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成交大幅度反彈特別是價格大幅度反彈不具備政策基礎。上海財經大學不動產研究所副所長姚玲珍稱,下半年,房價大幅上漲或下跌的條件和環境都不存在,未來房價走勢依然受政策所引導。
#p#副標題#e#
樓市仍在“冬天”里
7月份,國房景氣指數為94.57,比上月回落0.14點,國房景氣指數連續14個月下滑。自2010年3月觸頂105.89,至今已下行了27個月。今年6月已經跌破上一輪下行周期2009年3月94.74的谷值,7月再次創下1998年3月以來近14年的歷史新低。專家認為,當前樓市盡管已經過了最冷時點,但總體上仍在“冬天”里。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期國務院督察組奔赴各地調研調控政策執行情況,各地購房者再次出現了觀望情緒。根據中國房地產研究會的統計,上周(7月30日至8月5日)20個重點城市住宅成交連續上漲的勢頭中止,成交量環比下跌1.1%。其中,北京新房成交量下跌14.7%,二手房成交量下跌20%。
截至目前,有6家大型房企公布了7月份的銷售業績。其中,萬科7月份實現銷售103.9億元,環比下滑22%;融創中國、富力地產則分別實現了24億元和23.7億元的銷售額,環比下滑26.6%和14.7%;另外三家房企花樣年、恒盛地產、世茂地產7月份也分別環比下滑20.2%、23.8%和33.6%。整體來看,這6家公布了7月份銷售業績的龍頭房企當月合計銷售210億元,較6月份下滑24%。
“自2010年1月份以來,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始終保持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自今年4月首次落后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后持續至今,7月再次落后5個百分點,比6月擴大1.2個百分點,可見房地產對于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連續4個月明顯減弱,已經在拖經濟的后腿了。”楊紅旭說。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稱,當前“穩增長”與“控房價”處于兩難,但我國今年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低,已經為房地產調控留出了空間,體現了中央政府堅持樓市調控、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決心。而且房地產業作為一種基礎性產業,應該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相關產業的發展相協調,過度超前勢必會形成泡沫。目前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調控成果在顯現,地方政府在加大保障房建設,加強和改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方面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應抓緊時機建立中長期制度,包括進一步完善土地供應制度和出讓制度;穩步推行房地產稅改革,增加持有環節稅負,減輕流轉環節稅負;進一步健全差別化的信貸政策,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和頂層設計,完善雙軌制的住房供應政策和房地產的法律法規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