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在中國與地產的結合,往往被冠以高檔住宅甚至豪宅,不得不說是中國低碳地產的尷尬現狀。
“中國應該走怎樣的低碳地產開發之路?”方方地產咨詢機構總咨詢師胡宗亙在近日的“低碳地產之中國選擇”行業主題交流年會上直言,目前中國低碳地產處于發軔期,開發上存在的諸多誤區和問題并且大多為售價不菲的高端盤。今年在南京土地市場的一個“小插曲”,則是這種“低碳豪宅”現象的集中體現:南京一“低碳開發商”在不久前競得樓板價為6000元/平方米的地塊,溢價72%,成為當日的地王。面對外界的質疑,該開發商答復“我們做的是低碳住宅”。
“對于中國來說,低碳地產是一種選擇。對于地產而言,低碳中國卻是唯一的選擇。”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石為方方地產總咨詢師胡宗亙新著《低碳地產之中國選擇》作序時如是說。
在不少開發商的字典里,低碳反而成了豪宅的新標簽,甚至是追求高溢價的理由。只有少數低碳地產商開始嘗試低碳住宅的平民化路線。
朗詩集團上海區域公司總經理周勤透露,朗詩在上海嘉定的朗詩·綠色街區項目近期入市,定價甚至低于周邊普通公寓,以相對低價的姿態吸引客戶。
“中國應該走怎樣的低碳地產開發之路?”方方地產咨詢機構總咨詢師胡宗亙在近日的“低碳地產之中國選擇”行業主題交流年會上直言,目前中國低碳地產處于發軔期,開發上存在的諸多誤區和問題并且大多為售價不菲的高端盤。今年在南京土地市場的一個“小插曲”,則是這種“低碳豪宅”現象的集中體現:南京一“低碳開發商”在不久前競得樓板價為6000元/平方米的地塊,溢價72%,成為當日的地王。面對外界的質疑,該開發商答復“我們做的是低碳住宅”。
據方方地產咨詢機構調研,中鷹黑森林項目,以外地人、新上海人的比例大幅提升,而老上海人則由區域66%的占比下行至38%。調查結果反映的,不僅是低碳住宅,而且是大部分豪宅消費的狀況。近年來,直至今天,低碳住宅并沒有所謂獨立的客戶,他們就是豪宅消費的客戶。
而另一個上海羅店的朗詩綠島低碳項目,低碳住宅的客戶群極為廣泛,而客戶來源的差別完全是由項目定位造成的,與是否低碳并無直接關聯。
種種尚待糾偏的畸形現象,顯然不是小部分開發商的類似宣言能徹底化解,中國地產低碳的“去偽”依然任務艱巨。
中國地產低碳化所面臨的問題,遠不止產品的價格層面,更大的挑戰來自如何“去偽”同時吸引更多企業參與低碳地產。
12月18日,朗詩·綠色街區作為“綠色建筑三星級”項目亮相儀式上,住建部綠色建筑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汪維透露,住建部相關人員一行近期正在對上海的建筑節能相關層面進行深入實地大檢查。他指出,住建部主導的國內現有建筑節能改造正在大力推進中,而根據住建部相關政策,新增建筑必須符合相關節能標準。
盡管目前住建部對包括上海在內的相關城市的建筑節能檢查尚未有最終結果出爐,但在大多數業內人士看來,我國建筑能耗過大的問題難以在短期內迅速解決。這是一組許多關注建筑節能人士早已爛熟于胸的數據:我國目前的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三成。430億平方米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建90%以上的建筑,僅基本符合我國現行的建筑節能標準,但與歐洲相比遠遠落后。
有內部數據顯示,從2005年至今,該項目剔除裝修和低碳成本后與所在板塊的價格對比顯示,其相對溢價達五至八成,且溢價幅度呈逐年上漲趨勢。
“這一案例充分代表了目前國內低碳豪宅的現狀。”一位熟悉低碳項目的開發商人士透露。
“在房地產領域,終于有地產商開始嘗試低碳住宅。但一系列新的問題隨之產生了,其中最被外界詬病的就是低碳住宅的豪宅化。”胡宗亙坦言,“我們看到了高地價與低碳住宅的聯姻。”
中鷹黑森林,是近幾年上海最為知名的低碳豪宅代表項目,位于上海成熟居住社區萬里板塊。該項目確實采用了較為先進的一整套住宅低碳技術,但同樣受到不少人士質疑的是,該項目的價格超出所在區域均價一大截,扮演了板塊房價的拉動者角色。